3月13日中午,和煦的春风拂过漳州市漳浦县赤湖镇连绵不绝的大葱田,田里一些早熟的大葱,已然茎叶粗壮,甚至开出白花。春风里,偶尔混着令人掩面的恶臭,种葱户说已经有些葱烂在了田里,要是都烂的话,简直无法呼吸。
往年此时,葱农们早已采收结束,等待下一季种植。如今,赤湖镇还有近2万亩成熟的大葱留在田里,面对“丰产而不丰收”的窘境,葱农们只能“望葱兴叹”。
【如果你想帮助深陷大葱滞销困境的农户们,请联系漳浦县赤湖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陈站长,联系电话:13605028780】
赶种下一季作物,葱农忍痛“清场”
“我们早就不指望回本了,葱可以免费,只要有人能帮我们把地清干净就好!”大闽网编辑在赤湖镇前张村遇到了正在田间采收的许阿姨,她家也种了3亩多的大葱,“每亩投入的成本2000多元,往年一亩可以卖七八千元,如今一亩价格才两三百块。”有些葱农为了将葱田腾出来赶种下一季作物,只能免费将大葱送给加工厂,待产品销售出去,再核算价格。
陈小国是当地“丽珍蔬果加工厂”的老板,滞销同样影响到了他家种植的200多亩大葱。虽然大部分还滞留在田里,但他还是先组织人力和车辆帮镇里的其他葱农采收。“再过十几天,等到大葱开花,就卖不出去了。”此时,田里已经有零星成熟的大葱顶端长出圆球状的花苞。
在陈小国的蔬果冷藏仓库里,装满了等待装车的成箱大葱。陈小国无奈地算了一笔账:就算葱不要钱,一箱大葱30斤,仅仅算加工、仓储、运费等成本,一箱葱要花17.5元,但是北京市场的批发价才13元。这样算来,一辆货车能装2000箱葱,一车货差不多亏一万。“明明知道亏本,我也得做啊,谁叫都是亲戚朋友呢!”
产业化模式成熟,赤湖大葱远销海外
赤湖镇,处台湾海峡西岸,距厦门港直线距离约50公里,人口5.58万,耕地面积3.5万亩,如今有3万亩耕地种植大葱(含早晚两季之和),70%的家庭涉及大葱种植。
这座曾以地瓜闻名的小镇,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台商引进日本大葱的优质品种“天光一本”以来,逐渐成为每年1-4月份全国大葱的主产地之一。常年来,借着沿海的区位便利,赤湖大葱大量出口日本、韩国,是中国大葱的主要出口地。赤湖镇,也拥有了围绕大葱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成熟的产业链。
谈起赤湖镇的“种葱史”,镇党委书记林龙喜和所有赤湖人,都忘不了2012年。“那时有幅漫画,画着两根大葱用一张10元钞票捆着,虽说有点夸张,但那年的葱价确实很高。每亩两千多元的本,可以卖出一万六七的价”。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葱农一向是“赚多亏少”。论亏损的程度,2009年要超过今年。“那时候,葱不要钱都没人拉,今年至少不会这样”,林龙喜回忆。由于2012年的高价,赤湖葱农急速扩大种植面积,甚至有人跑去河西走廊承包土地种葱。今年的种植面积,是2009年的一倍,这也造成了今年的亏损量大于2009年。
在高葱价中狂欢的,不只是赤湖人。蔬菜种植大省山东更是推广大棚,另有十余个省份,也冒出了许多绿油油的大葱田。
国内外市场收缩,种植结构急需调整
没有永远的牛市,在今年的大跌价来到前,有人已经有了预见。
“去年这个时候,就在这间会议室,我们镇政府召集了赤湖的几家大葱加工企业,探讨发展多种种植的必要性”,林龙喜说。但今年的市场,似乎比他们去年预计的更糟。
“我们的大葱,质量绝对好,葱白很长,能经受出口日本的严格检验”,对于大葱质量,林龙喜很自信,表示滞销与质量无关。
他分析,从国内看,北方大棚蔬菜的推广,原春冬季南方才能种植采收的蔬菜,北方现在也基本能同步上市,从而挤压了赤湖大葱的部分销路。
此外,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发展大葱种植,他们的成本相对较低,关税上优惠很大。韩国、日本现转向这些国家进口,向漳浦进口大葱的订单较往年减少了三分之二。国内国外市场同时收缩,沉重打击了赤湖镇原本蓬勃发展的大葱种植业。
其实,受大葱滞销影响的远不止赤湖镇。据媒体报道,近两年来,在山东、烟台等地也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受前几年大葱价格走高的影响,不少农民为了获得更多利润纷纷改种大葱,甚至不惜把种植多年的果树砍掉以腾出土地。跟风种植导致市场上大葱供大于求,给如今大葱滞销埋下了伏笔。
林龙喜表示,面对如今大葱严重滞销的现象,赤湖镇年前就通过召开村级、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营销大户等参加座谈会,建议村民随着市场变化即使调整结构,引导农户转向其他蔬菜种植。当地企业和营销大户也在积极寻找客户,努力拓宽销售渠道,最大程度减少葱农损失。
短评:
有关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屡见不鲜,怎样走出“菜贱伤农”的困境,让广大菜农不再为“丰产不丰收”而伤神是一个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无疑是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之一。如果农民与市场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就很容易引发跟风种植的情况,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种植户在市场规律面前摔得遍体鳞伤。加之在农户小生产与全国大市场之间缺少充分的产销对接,销路不畅同样制约农产品销售。
要想走出困境,不仅需要农户加强对市场的了解,不断提高认识,调整种植结构以降低种植风险,还需要政府的保护和引导,让种植户结成合作社,加强产品深加工,牵头建立农产品流通组织,确保销售畅通。只有让农业生产符合市场运作规律,“菜贱伤农”、“丰产不丰收”才能成为历史。 (图/王龙志 文/杨华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