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79|回复: 0

始祖亮節公世系溯源辨正

[复制链接]

340

主题

787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612
发表于 2019-11-19 17: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頂西廳裔孫秉訓考證


   萬姓芸芸,莫不家有偽譜。此清黃宗羲唐氏家譜序所言,證之今日情景,
   適為我楊氏亮節公諸子若孫之大悲慨嘆者也。   
                          
       吾族譜系之誤,始於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楊大金編纂星洲楊氏宗譜。該譜
   摭拾各省諸地資料,編者為求全國譜系大合,不惜篡接繩聯,誤人世序。此譜
   以楊杼公為一世大始祖,我亮節公七十六世,為七十四世圭公之孫,七十五世
   逢辰公第三子也。所謂逢辰公生元工、亮工、亮節三人,大誤特錯,本文依序
   辨正之。     
                                                         
       按該譜譜序云:「前後續修訂正,今始大合。奈何族繁星散,遠近不一,
   大抵各邑其邑,各祖其祖,以致宗枝不能同歸一致。」據志文宗親金門楊氏族
   譜草編,末有「草編楊氏族譜廣徵補正啟」云:「星洲楊氏總會,為編修全國
   楊氏大宗譜,函委搜集金門本宗世系,提供纂修資料。竊思事關本宗昭穆,力
   能所及,自當樂為。時余適值五十二年度休假,遂邀同宗姪永文,連日奔赴於
   官澳、湖尾、榜林等地,搜羅殘編,採訪舊聞,於焉稍獲端倪。除先將族引簡
   要及支派情形抄送參辦外,有關資料,未便輸棄,因利用公餘,繼續數理。而
   譜書有關世系,誠恐缺漏尚多,特繕印廣求徵信。敬祈本宗耆宿識見人士,有
   能更知其詳者,惠賜寶貴資料,俾便補正。將來鳩資付梓,傳之於後,稍盡孝
   思之志而已。中華民國五十三年七月,裔孫志文字舜讓拜啟。」查星洲楊氏宗
   譜所載本族世系事蹟,除將亮節公珠貫於逢辰公之下外,皆採自志文宗親函寄
   資料,並無任何增添。尤有甚者,志文宗親當初未加詳審,誤信傳言,將官澳
   八房四開基湖尾鍵澲公之子列為湖峰建業公庶出,而星洲楊氏宗譜亦照單全收
   。為避免遺誤後世,金門董楊宗親會特於民國六十六年第一屆聯誼專輯,重刊
   金門楊氏始祖亮節公分支世系表,以為更正。足證星洲楊氏宗譜有關本族世系
   ,其源自志文宗親所輯資料者也。   
                                    
       其次,星洲楊氏宗譜編纂者既為楊大金先生,其有關逢辰公等世系,則本
   於民國二十八年楊大金所修楊氏大宗譜。星洲楊氏宗譜編後話云:「金一九二
   六年,遊宦金陵,於宗人得來譜牒一本,始知我楊姓為黃帝之後,系出姬周,
   昭穆井然,世系昭然,乃珍而藏之。厥後廣東惠來陸豐兩縣宗親,倡議修輯『
   楊氏大宗譜』,以金主其事,遂得據舊譜考証而編纂,於民國二十八年,終竟
   其功。」其例言又自承:「譜系一項,乃據宋時先賢纂修之楊氏大宗譜及各地
   宗親頒賜祖源世系,珍聞,掌故等重要文獻,因得據以編纂。」可為明證。而
   楊氏大宗譜所本之所謂舊譜,即光緒本梅州楊氏族譜者也。如星洲楊氏宗譜所
   載楊氏各省州縣開基始祖,皆本於梅州楊氏族譜之歷朝名望開列,其他譜序亦
   為相同。經查台北聯合報國學文獻館微縮影片編號 M1365421(21-6) 光緒本梅
   州楊氏族譜,及編號 M1365081(26-7) 梅州譜與編號 M1365032(30-15)  略譜
   等,皆云:「七十四代圭公生二子:如穆、逢辰夭。」既大書逢辰早夭,何來
   子息?即有,亦不可能有子三人。如有子三人,便不稱夭矣。據該譜載梅州楊
   氏續修族譜啟序云:「我楊氏老譜於宋朝十三世文富公力行纂修。」即七十六
   代如穆公第三子文富公也。其事蹟載曰:「公纂修家譜,貽訓子孫,人稱眉山
   小蘇公,序刊譜首。」如是,則逢辰為文富叔也,若有子孫,焉有不記之理。
   今非但不記,且大書夭字,足證逢辰無傳。案譜首載「楊氏宋朝老譜序」末署
   :「大宋淳熙捌年戊申歲,恩進士十三世孫文富記。」此誤抄也,戊申歲在宋
   理宗淳祐八年,西元一二四八年。宋譜序及啟序云「十三世文富公」,光緒本
   則謂「七十六代」,蓋已經歷代數次增添嫁接也。此史學家顧頡剛於古史辨書
   中,所謂「層累造成說」之一實例也。
                                   
       星洲楊氏宗譜既誤矣,復為後之眾譜採拾,囫圇吞棗,不加辨正。如民國
   五十九年董淵源編菲律賓董楊宗親總會廿週年紀念特刊,及民國六十二年董淵
   源編全球董楊宗親總會紀念特刊,皆根據星洲楊氏宗譜而撰。惟因不知原譜為
   何,但云「廣東譜」耳;見唐羽撰「臺灣之金浦楊與宋行朝關係之研究」一文
   註八十六所述。民國七十一年莊吳玉圖編纂楊氏大族譜,並於民國七十三年改
   版,加入前台北市長楊金欉宗親譜系,更名楊氏譜彙,亦據星洲楊氏宗譜而撰
   。民國七十七年左右印尼萬隆楊氏基金會印行楊氏族譜,係由佛潭裔孫騰凱宗
   親編纂,疑據星洲楊氏宗譜及一九八六年佛潭振芳宗親所輯楊氏世隆衍系考而
   寫,並按佛潭傳言刪改,謂逢辰公生亮節、亮忠、亮孝三人,此亦嫁接。至於
   菲律賓董楊宗親總會廿週年紀念特刊所載楊氏大宗世譜,則係民國七十二年,
   唐羽修纂蘭陽福成楊氏族譜之所本也。篡接世系之誤傳,可謂流毒深遠矣,悲
   乎!                                                                 
       民國七十三年八月初,余接獲志文宗親寄來,唐羽纂修台灣宜蘭蘭陽福成
   楊氏族譜所撰「亮節公家傳」一文。宜蘭蘭陽楊氏,佛潭派系子孫也。余發現
   該傳舛誤極大,先後拜訪三次。贈其台灣風物刊載之志文宗親編輯金門官澳楊
   氏族譜,及饒宗頤著九龍與宋季史料卷六「楊太后家世考」等文,唐氏發覺事
   態嚴重,然是時宜蘭蘭陽福成楊氏族譜正付梓中,唐羽先生只得根據余所提供
   資料,作成「三校宋福州觀察使楊亮節本宗世系」一表,以夾頁方式黏貼於蘭
   陽福成楊氏族譜,以為修正。表末載云:「本世系表之三校,並承金門湖峰建
   業公派恭字行楊秉訓先生,三次來舍,熱心參與訂正,得以定稿,謹致謝忱。
   」並署民國七十三年八月六日校輯。識曰余參與訂正定稿,實則本人未曾過目
   ,故該三校世系錯誤仍夥。  
                                            
       唐羽先生主持宜蘭蘭陽本族支裔修譜事,無法信者傳信,疑者傳疑,竟至
   造成大錯。然則一者余所提供資料,既啟其繼續研究之興趣;二者耗費巨資,
   反使宜蘭宗親得一偽譜,情何以堪?故其慚愧於心也,因而續撰「臺灣之金浦
   楊與宋行朝關係之研究」與「南宋楊皇后家族之研究」二文。其南宋楊皇后家
   族之研究(發表於民國七十七年羅香林教授逝世十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有云
   :「稿付剞劂,歷五載于茲,時因總其筆政,仍自媿慚於懷。多年以來,遂抱
   贖罪心理,不計付出,續為之考正。」二文雖已可觀,惟僅於「臺灣之金浦楊
   與宋行朝關係之研究」註九十前,輕描淡寫,謂得自余之補充耳。竟不言其基
   礎資料,乃余所給。雖然,唐氏文章仍有錯誤多處,有待補充改正也。而其所
   考有關亮節公之世系者,並未較余當初所得為多。因余本行不在史學,惟先就
   略考交付志文宗親刊登金門董楊宗親會第三屆聯誼專輯,於民國七十四年四月
   付梓。民國七十三年九月余直攻經濟學博士,更無暇慮及撰述矣。
            
       總之,吾族譜系訛傳之始末明矣!  
                                 
       然則我祖亮節公之祖,又為何人?此余自民國七十三年春以來,念念欲尋
   緒者也。案世隆公手書楊家族譜祖序,傳抄至浯島官澳、湖峰支裔,明言宋度
   宗淑妃楊氏,乃亮節公之妹也。文獻史料中有關楊淑妃父之記載,亦極夥矣。
   惟皆本於宋周密浩然齋雅談卷下楊纘傳,傳云楊纘:「仕至司農卿、浙東帥,
   以女選進淑妃,贈少師。」既稱贈,則是時纘公已逝世矣。余為搜尋亮節公先
   祖之直接證據,續於宋元諸家文集中,披沙瀝金,竟如獲祖庇,於民國七十四
   年二月找到珍貴史料多篇。按宋黃溍金華黃先生文集卷三十格庵先生阡表云:
   「美人楊氏進封淑妃,公(趙順孫)率同列言:『美人父楊纘,上遺表未半月
   ,進封之命已下。獨不念其有葛覃之情、蓼莪之感乎?』疏入,遣中使問公以
   正謝之期、降制之日何時而可。俄而又宣諭,欲以百日為制。公復奏請以期年
   為期,時雖不能悉如公言,猶久之乃成禮。」清陸心源宋史翼卷十七趙順孫傳
   云:「美人楊氏父死,甫踰旬,進封淑妃。言當念蓼莪之感,請以期年。雖不
   從,而竟得過,卒哭者久之。」可證我開基始祖亮節公暨妹楊淑妃,實纘公所
   出。                                                                 
       案宋史卷四六咸淳三年六月:「癸酉,美人楊氏進封淑妃。」查陳垣二十
   史朔閏表,咸淳三年六月朔在丁巳。自丁巳朔至癸酉,越十六日。格庵先生阡
   表稱「上遺表未半月」,宋史翼稱「甫踰旬」,證明淑妃父楊纘,卒於咸淳三
   年六月初,約在初四、初五之日。                                       
       宋周密浩然齋雅談卷下楊纘傳云:「楊纘,字嗣翁,號守齋,又稱紫霞。
   本鄱陽洪氏,恭聖太后姪楊石之子麟孫早夭,遂祝為嗣。時數歲,往謝史衛王
   ,王戲命對云:『小官人當上小學,』即答云:『大丞相已立大功。』衛王大
   驚喜,以為遠器。」衛王,史彌遠追封也。祝嗣事當在史彌遠擁立理宗後,即
   在寶慶元年之後。宋史卷四一紹定五年十二月,皇太后不豫,尋崩。六年十月
   ,史彌遠薨。齊東野語卷一○混成集條云:「霓裳一曲,共三十六段。嘗聞紫
   霞翁云,幼日隨其祖郡王曲宴禁中,太后令內人歌之,凡用三十人,每番十人
   ,奏音極高妙。」則祝嗣事不得晚於皇太后崩年,即紹定五年。宋史卷一五七
   選舉云:「哲宗時,初置在京小學,曰『就傅』、『初筮』,凡兩齋。」又云
   :「政和四年,小學生近一千人,分十齋以處之,自八歲至十二歲,率以誦經
   書字多少差次補內舍。」宋趙與時賓退錄卷四:「今世男子初入學,多用五歲
   或七歲。蓋俗有男忌雙、女忌隻之說,以至笄冠亦然。」彌遠謂纘「當上小學
   」,推估祝嗣之年應已七歲。如繫祝嗣事于理宗寶慶元年,則楊纘約生於寧宗
   嘉定十二年(西元一二一九年)。距卒於咸淳三年六月初(西元一二六七年)
   ,享壽約四十九歲。                                                   
       纘公事蹟及其先世世系,詳見余撰「南宋外戚楊氏世系考」與「補宋史楊
   纘傳」兩文。                                                         
       憶昔在聯合報國學文獻館搜尋資料,史學者盛清沂教授曾與余談及,清初
   長江一帶百姓多以無譜為恥,莫不族族修譜。乃有譜錄師之業,為人寫譜營生
   也。悲乎!余見清黃宗羲吾悔集卷四唐氏家譜序云:                       
       「沈約、魏收為史,自敘其先世,附合乖謬,人以謂誣其祖也。故序家譜
   者,未有不以此為戒。是故誣祖之罪,甚於忘祖。然今日譜之為弊,不在作譜
   者之矯誣,而在偽譜之流傳。                                          
       萬姓芸芸,莫不家有偽譜。歐陽文忠曰,渤海之後,獨見於今,然中間失
   其世次者再。蘇文公曰,自益州長史味道至吾之高祖,其間世次再不可紀。夫
   歐蘇二氏其源流歷然者,尚有不可紀之世次。而偽譜不問其地之南北,不考其
   年之上下,一概牽合。某世以至某世,繩聯珠貫;至使祖孫倒置,蛇首人身。
   其有名公墨蹟、內府璽書者,尤市兒之狡獪、無識之世寶也。               
       嘗見一巨子搆得偽譜,視為信貨,據之以改舊本,不亦冤乎!」         
       繼閱佛潭十三代祖道生公撰重修族譜序云:「後世有一二寡廉鮮恥之輩,
   每羞自氏卑。一旦掘起,有攘他人為己祖者。嗟呼!是亦未知譜之為義也耶。
   明乎譜之為義者,必不攘人之姓也。此狄青之所以不追狄梁,而深愧夫崇韜之
   妄溯汾陽也。予佛潭子姓,相傳派出宋亮節公,從帝昺南遷至此,子孫遂有留
   居焉。然以上世湮而不可考已,譜之,當自我世隆公始。」誠敬哉斯言也!凡
   我亮節公子孫,於尋根謁祖之時,應當記其信、置其疑,庶幾後人不至於忘其
   源、失其序也。是亦余撰此文,所最懇望於諸伯叔兄弟者也。               
   時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四月清明後四日  湖峰裔孫秉訓謹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芙南桥 ( 闽ICP备07053950号 )

GMT+8, 2023-6-4 18:47 , Processed in 0.1208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