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建瓯归宗岩崇仁禅寺耀闻法师在观察摩崖石刻“天书”的风化情况。 魏永青/摄 东南网讯 3月9日,笔者通过资料比对,惊奇发现:位于建瓯徐墩镇境内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始建于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崇仁禅寺附近的一处布满狂草书法的巨幅摩崖石刻,竞然与坐落在漳浦县梁山北麓的闽南著名古刹——清泉岩的摩崖石刻上的狂草书体如出一辙。 不仅字体一致,两处石刻的内容也均为佛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且尺寸也十分相近:归宗岩石刻字幅长约5.5米 ,高2.5米;闽南漳浦石刻经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幅长约5.6米 ,高2.6米,如此巧合,也是一个谜。
如狂似癫的书法,打破书法传统格局,艺术造诣极高。像一群狂舞的金蛇,恣意飞舞,那石刻共13行,有6行出现一笔或几笔超长的笔划,有些竖划达2.1米。 魏永青/摄 浙江图书馆专门研究民间文化的学者徐雪凡,他在《济公碑刻摩崖考略》中说,碑末署款“比丘即松书之”应当是南宋杭州灵隐寺道济(即济公的法号)的手迹。济公书法尤以狂草见长。打破历代书法格局的独创,是一般书法家所不敢为的。但这究竟是何人所书,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同款的摩崖石刻经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漳浦摩崖石刻经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已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归宗岩狂草书法的巨幅摩崖石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已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名录。1984年日本高野山真岩密教“纪念空海至长安之道访华团”团长静慈园一行,专程参拜归宗岩崇仁禅寺,并赠与“中日友好”锦旗,该寺在海外有一定的影响力。 建瓯归宗岩的这块摩崖石刻,笔势雄奇,挥洒自如。 魏永青/摄 曾号称无人能识,被誉为“天书”的建瓯归宗岩摩崖石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台湾学者考察后,认定是经文《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其内容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所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魏永青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