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4月3日讯(闽南网记者 尤燕姿)今年清明节来临之际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媒体发起“为烈士寻亲”活动向全社会公布100位烈士寻亲信息。这当中,就有泉州籍烈士柯贤昌。 
好消息传来啦 烈士柯贤昌的亲属找到了 他的亲哥哥还健在 他们一家一直生活在 泉州晋江新塘街道南塘社区 今日上午,记者在南塘社区党支部书记柯连增的带领下,来到了柯贤昌生前居住过的地方。 提起弟弟牺牲81岁哥哥眼泛泪光 南塘社区西区5号,半个多世纪前,这里曾是烈士柯贤昌的家,随后房子进行了翻新重建,如今柯贤昌的二哥柯火泉与妻子王秀雪夫妻俩,和柯火泉的二儿子柯色时一家居住在这里。 
柯火泉和妻子王秀雪 柯火泉1940年出生,今年81岁,尽管时隔半个多世纪,记忆中弟弟清秀帅气的模样,仍烙在他的脑海中。 他先带着记者到旁边一处老宅里,柯贤昌的遗像挂在厅墙上,紧挨着母亲郭氏的遗像。柯火泉说,弟弟的遗像是部队的人画完送来的,就这样挂了几十年。 
柯贤昌烈士遗像 
柯贤昌烈士的遗像与母亲郭阿嫦的遗像摆在一起 随后,他从房间的抽屉中,找出了一张珍贵的照片,那是弟弟1967年参军三年后回乡探亲,他们一起到石狮的照相馆拍的。弟弟眉清目秀,是经典的美男子样貌。柯火泉说,当年,其实他和弟弟一起去参加体检,但只有弟弟符合条件才去参了军。 
年轻时,柯火泉与柯贤昌(右)的合影 柯火泉回忆起往事,仿佛就在昨日。“那时候,弟弟说他的鞋子穿不下,也不知道是太大还是太小,反正参军那天他是打着赤脚出发的”。 小时候,他们两人一起去挑肥,弟弟在村口发现一条竖着头的蛇,吓得跑回来喊他,他拿着扁担过去三两下把蛇打死了,然后提回家炖汤。柯火泉说,弟弟小时候还有一些胆小,但没想到参军后,他竟然这么勇敢无畏。 母亲百岁临终前还喊着“阿昌”名字 柯火泉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大哥年轻时就去了越南,后来到澳大利亚定居,现如今还健在。 自从弟弟参军后,柯火泉就承担起了这个家,一边要赡养父母,一边要养自己的小家,平时靠在生产队干农活赚工分,“那时候的日子太苦了”。 回忆起自己的小叔子,王秀雪也感到很惋惜,“他人真的很好,回来一趟抱着我的女儿满村逛,疼得像心肝宝贝”,王秀雪说自己21岁时嫁给柯火泉,当时柯贤昌已经去当兵了。从军三年后回乡探亲,那年她的女儿刚好出生。他回来时,还带了一些荔枝,柯火泉说起荔枝,仿佛甜腻的味道他至今记得。 王秀雪说,那时候家里很贫困,一家人住在土胚墙瓦片房里,一下雨就漏雨。小叔子回来没几天,家里也没有像样的房间,他就和婆婆挤在一张破旧的木床上,公公在另外一个角落里搭了两三块木板当床。 当兵那几年,他每隔两三个月就会写信回来,报告自己的情况。柯火泉说,得知弟弟牺牲的消息后,他们把事情瞒了三年,不敢让母亲知道弟弟的死讯。很长一段时间,母亲没有收到家书,就一直询问为什么贤昌没有来信。知道事情瞒不住了,柯火泉才将这事告知了母亲。 从那以后,母亲每天哭,每天哭,哭到最后竟有些神志不清了。由于母亲从小裹脚,她几乎没有出过远门,甚至连弟弟牺牲后,她也未提及要去漳州。直到9年前,母亲100岁临终前,还喊着“阿昌”的名字…… 当年去当兵他一路送了七八公里 当年送柯贤昌去当兵的村干部柯称势,今年76岁,虽一头白发却精神抖擞,他回忆柯贤昌当年是去漳浦的旧镇参军,1966年时收缴武器进行集中销毁,1968年柯贤昌在参与执行销毁任务时,不幸牺牲。 
当年送柯贤昌去参军的村委会干部柯称势
|